揭秘大运会闭幕式花式篮球团队:将中国元素融入运动 ,曾为追梦饿肚子

2023-08-08 22:07:25 来源:封面新闻

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实习生 瞿林萱

8月2日,盛夏雨天,也是F3篮团三个月密集彩排训练中难得的休息日。下午4点过,6名平均年龄27岁的男生走进位于成都蜀兴西路的一间咖啡厅,他们是江帅(豇豆)、徐梁(梁少)、曾珏鑫(阿拽)、曾正鑫(星星)、朱张顺(阿巴),以及将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灵魂人物——王腾飞(蒜头)。

命运齿轮的转动,发生在2015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那之前,王腾飞已经在长沙组团玩了3年花式篮球。每天至少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再加上对细节近乎苛刻的追求,让他成长迅速,2014年底,便拿下全国花式篮球大赛个人冠军。

那时,他萌生了回到成都,组建属于成都本土花式篮球团体的想法:“成都具有更好的包容性和娱乐发展环境,在长沙可以组建那么一支优秀的团队,在成都一定也可以。”

就这样,成都F3篮团于2015年正式成立。F是Freestyle Basketball(花式篮球)的首字母,3则有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”的含义。带着“相互切磋、一起追梦”的初衷,他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。

在F3篮团现有的6名成员中,有些是王腾飞在商演中物色的,比如曾珏鑫;更多是慕名而来的,比如徐梁、曾正新、朱张顺;认识江帅,则是真正的缘分。

2015年,17岁高中毕业的江帅过着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生活——没有读大学,也没有稳定的工作,而是一边在火锅店端盘子攒钱,一边练球,只为学好日语出国打球:“花式篮球是支撑我继续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。”

江帅高中接触到花式篮球,网上一段日本高手的视频,让他找到热爱。“我当时以为全中国就我一人在玩这个,才一心想着出国学习。”带着这份纯真,他孤身追梦。

有一天,他在成都犀浦地铁站发传单,遇到了正好路过的王腾飞。“他可能看到我旁边有个玩花式篮球用的球,才过来跟我说话的吧。”偶遇圈内“大神”,江帅全然不知,就想battle(较量)一下。这一切磋,冲破了他“天真”的认知:“原来国内也有人玩花式篮球,还玩得这么好,我也不用出国了。”

凭借个人光环,王腾飞吸引着越来越多追梦青年加入,巅峰时期,F3篮团有近20人。

与一般花式篮球团体将篮球当作副业不同,F3篮团的所有队员吃住在一起,每天的工作就是练球。这样的优点显而易见——队员进步神速,很快成为全国最好的花式篮球团体之一。2016年、2017年,F3篮团连续两年斩获“knot世界花式篮球挑战赛”团体赛冠军,登上团体发展的一个小巅峰。

然而,职业玩球的弊端也渐渐凸显。如何生存,是团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。
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团队赚钱的唯一方式就是商演。“我们很需要商演,但有时候商演并不需要花式篮球。”为了挣吃饭钱,王腾飞不得不妥协,在商演中做些与花式篮球无关的事,比如礼仪,比如利用姣好的外形做些表演。

即便这样,也很难支撑20个小伙子的生活。最难的时候,他们只能用超市积分兑换几包挂面,勉强果腹。也是因为经济原因,不少队员选择离开。

“你们为什么会坚持到现在?”王腾飞的回答提到了感情基础、性格相投和队员对他的认可。他忘了说却身体力行的,是对梦想的坚持。

关于花式篮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,最受认可的是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。它是传统篮球的延伸,极具技巧性;它与强劲的Hip-Hop音乐融合,也极具表演性。这项运动是自由的、张扬的、丰富的、炫目的。

花式篮球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,缺乏群众基础,时至今日,它在国内仍是相对小众的存在。

如何让花式篮球被更多人看到,如何让它适用于更多的场合,让团队有更多的演出机会?这是队长王腾飞一直在思考的事情。利用花式篮球的包容性,融合更多元素,这就是他想到的办法。街舞、中国功夫、太极、扇子、雨伞……这些都是他尝试融合的元素。

事实证明,这种改变是正确的。F3篮团不仅在网络上收获了大批粉丝,还受邀登上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舞台。

王腾飞和团队一直期盼站上大运会闭幕式的舞台,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热爱的花式篮球。出乎意料的是,闭幕式之前团队就先火了一把:7月29日晚的大运村里,他们在一群外国运动员面前小秀了一把,视频收获破千万点击量。

“我们坚持了这么久,就是为了站在世界舞台上,被更多人看到,大运会就是这样的舞台,我们真的很珍惜。”王腾飞说。连续3个月,团队扎在现场彩排训练,就是为了不负这难得的机会。

大运会闭幕式落幕,走出聚光灯,6个年轻人重回日常。提及未来,王腾飞目标清晰:“希望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我们,将团队发展壮大;也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们F3篮团,知道、认可花式篮球这项运动。”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