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上木地板打球、家里养钩机!哈尔滨“村BA”球员原来都这样……_全球实时

2023-07-03 23:16:09 来源:生活报

3日9时30分,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,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内一场场精彩的男篮比赛开始连续进行。与以往的比赛不同,这次场上的队员无论体型还是年龄看上去都有很大不同,甚至有的球员以“叔叔”称呼自己的队友。

没错,这就是日前火出圈的“村BA”比赛,3日进行的是哈尔滨市“村BA”选拔赛的首日比赛,比赛为期2天,共有来自哈市不同区县的8支球队参赛,最终决出的冠亚军两支球队将代表哈市参加省级选拔赛。那么这些“村BA”球员平时都是干什么的?又是如何和篮球结缘的呢?


(资料图)

第一次在木质地板上打篮球

37岁的闫飞是延寿县青川乡河福村徐家屯村民。作为球队年龄最大的球员,他虽然不是首发位置,但“老大哥”的鼓励一样能起到提升士气的作用。“加油”“别着急,稳住”“快盯人防守”……只要不上场,闫飞的大嗓门就发挥了作用。

“年轻时去南方的工厂打过两年工,快到结婚年龄时,父母催我回家结婚,22岁结婚后就再也没离开过家乡。”闫飞说,以种地为生的他家里有70亩地,加上租别人的100亩地,每年在这170亩地里以种植玉米、大豆为主。“现在农村都机械化垦种了,每年也就干不到5个月的活。闲的时候就去给别人家干干农活,挣点小钱。”从小就喜欢打篮球的闫飞,见证了屯里体育设施的发展。

据闫飞介绍,近些年来,延寿县乡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,群众生活丰富多彩。篮球运动在延寿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村级广场、篮球场实现了全覆盖,参与篮球运动的人越来越多。每年农闲时节,县乡两级都举办篮球赛,常常吸引众多村民围观。“小时候打球都是在土地上玩,篮球架都是木质的。2010年左右,屯里修建了广场,广场内设置了各种健身器材,有了水泥篮球场地和金属的篮球架。一到晚上,大家都去广场溜达,有跳广场舞的,我们在一边打篮球,特别热闹。”

第一次参加这种市级比赛,闫飞抱着一颗平常心。“我们的目标就是重在参与,能为家乡参赛本身就是一件特别自豪的事情。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木质地板上打球,以前一直是在水泥地上。刚才我热了热身,感觉有点不适应,球的反弹力度和跑起来的柔韧度都和以前有很大区别。”闫飞笑着说。

嫌“豆腐队”太软 起名“五福队”

30岁曹国志是阿城区平山镇平山村板棚村人。曹国志家里只有9亩地,以种玉米为主。曹国志说:“种这点地肯定养不了一家人。我家还养了两台钩机,每个钩机都是十来万买的,平时租给其他村民赚租金。”

这次阿城区共派出4支球队参赛,是在当地经过选拔产生的。“这次区里共组织了山区组和平原组共32支球队参加阿城区的选拔赛,最终我们平山镇“五福队”和其他3支球队胜出。最近的比赛密集,每天双赛或三赛都是常有的事。”曹国志说,板棚村只有100多口人,是个小村子,当地没有篮球设施,每次打篮球都要去三四里外的镇上小学。“也没多远,骑摩托车几分钟就到镇上了。我们经常打球的都不用约,直接去就行,肯定有人在。”曹国志一身灰色队服上印着“五福队”,记者有点好奇。“五福说的我们平山镇的5种特产:干豆腐、大豆腐、冻豆腐、煎饼和蜂蜜。其实平山最有名的是干豆腐,起初我们想起名叫‘豆腐队’,后来觉得豆腐这种食品太软了,好像我们队特别菜似的,后来大家集思广益取了‘五福’这个队名。”曹国志笑着说。

为家乡效力 不远万里提前回家

“李叔,到时我在篮下,你把球传我。”“赵哥,我给你挡拆你投三分。”在五常市兴盛乡队内,一位身高1米93的大男孩对队友的称呼可谓“客气”。他叫王喆,今年19岁,刚上完大一,这次为了代表家乡参加“村BA”的比赛,特意从云南昆明的大学提前飞回家参赛。

12岁时王喆就长到1米70的个头,从那时起他就接触到篮球运动。“起初就是模仿电视上的球星,后来我的兴趣被父母发现,他们也特别支持我打篮球。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比赛,我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,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昆明理工大学的篮球专业。”谈起这次“村BA”,王喆很是兴奋,“当家人告诉我这个消息时,我在学校刚考完试开始放假,原打算在昆明打打零工,然后穷游一下,但得知能用我的专业为家乡效力,我马上订了回家的机票。现在队内的队员都认识我,而且很多都是我父母的朋友,所以我都是以叔和哥相称的。”

龙头新闻·生活报 记者:梁晨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推荐内容